分段大綱 1.拿俄米與路得的對話(v.1~5) v.1拿俄米勸路得改嫁 v.2~4拿俄米的計畫 v.5路得願遵行拿俄米之計劃 |
重點觀察 1.作者敘述拿俄米勸路得改嫁(v.1),並建議她人選以及如何進行(v.2~4),路得也同意(v.5)。 v.1拿俄米勸路得改嫁 安身之處:或做「歸宿」(新譯本),home (NIV),security (NRSV/NASB), 即一:9之「平安」。 v.2~4拿俄米的計畫 a.人選與時機(v.2) 人選:我們的親族波阿斯 時機:今夜在場上簸大麥 在古老農業文化中,「簸(winnowing)」是收割程序中,節慶歡樂的高峰。 收割的作物先捆好在田裡,然後以人力或器具搬運到禾場(threshing floor)。 b.進行方式(v.3~4) v.3a預備-沐浴、抹膏、更衣、前往禾場 v.3b不要叫那人認出,並等他吃喝結束 v.4a等他入睡,掀開他腳上的被,躺臥在他旁邊 v.4b「他必告訴你所當作的事」 ※v.3~v4a都是拿俄米計畫中,要路得進行的事。但v.4b卻是拿俄米對波 阿斯反應的預期,並且是一篤定的預期。換言之,拿俄米要路得所做的 事(特別是v.4a),對波阿斯而言,是一種含意明確的強烈暗示。 v.5路得願遵行拿俄米之計劃 Q1.與一9相比,為何路得在此有截然不同的反應? |
2.路得與波阿斯在禾場(v.6~15) v.6背景:路得依計畫行事 v.7~13路得與波阿斯在禾場 v.14~15路得與波阿斯離開禾場 |
2.作者接著敘述路得依計畫前往禾場(v.6),以及午夜時分路得與波阿斯在禾場中
的對話(v.7~v.13),和黎明前二人離開禾場(v.14~15)。 v.6背景:路得依計畫行事 v.7~13路得與波阿斯在禾場 a.背景(續):路得躺臥在波阿斯腳邊(v.7) b.路得與波阿斯的對話(v.8~13) v.8~9a波阿斯夜半驚醒,發現有人,並詢問身份 波阿斯此處的問題為「你是誰?」,與二5「那是誰家的女子?」不同, 顯然波阿斯此時並未認出路得。 v.9b路得回答波阿斯 身份:我是你的婢女路得 ※路得此處的回答有以下值得注意之處: <1>直接以「我」開頭,而非「我主」(參二13) <2>只以「婢女」做身份表述,而沒有「摩押女子」 路得的要求: 內容:求你用衣襟遮蓋我 意即要求波阿斯娶路得(參結十六8) 理由:因為你是我一個至近的親屬 Q2.為何不是「因為你是我婆婆一個至近的親屬?」 v.10~13波阿斯的答覆 <1>波阿斯對路得的讚美(v.10) 和合本:你末後的恩比先前的更大 新譯本:你末後表現的愛心比起初更大 NASB: you have shown your last kindness to be better than first NRSV: this last instance of your loyalty is better than the first NIV: this kindness is greater than that which you showed eariler 理由:因為少年人無論貧富你都沒有跟隨 ※路得並非以個人考量(愛情或財富)為優先,反而表現對家庭(或拿 俄米)的忠貞。因此「末後的恩」應該是指路得對波阿斯所提出的要 求,即選擇對此家庭有益的婚姻。 <2>波阿斯表示願意(v.11) 安慰:「女兒啊,…不要懼怕」 意願:「凡你所說的,我必照著行」 理由:全城的人都知道路得的名聲 <3>始料未及的狀況(v.12~13) <3.1>另有更具資格的人選(v.12) <3.2>波阿斯的對策: <3.2.1>由另一位更具資格的親屬取代 <3.2.2>倘若他不願意,則波阿斯願意信守承諾 ※「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]」,意即波阿斯透過與上帝的真實性 相連結,強調其承諾的可靠。 <3.3>你今夜在這裡住宿→你只管躺到天亮 ※波阿斯可能是擔心路得午夜隻身返家會碰到意外或危險,因此要路得 留下。 v.14~15路得與波阿斯離開禾場 a.路得躺在波阿斯的腳下(v.14a) b.時間:天快亮,人彼此不能辨認的時候(v.14b) c.叮囑:不可使人知道有女子到場上來(v.14c) Q3.為何波阿斯不願有人知道昨夜曾有女子到禾場來? d.波阿斯給路得六簸箕大麥,然後進城去(v.15) |
3.路得與拿俄米之對話(v.16~18) v.16~17路得與拿俄米的對話 v.18拿俄米的結論 |
3.作者敘述路得返家向拿俄米報告事件經過(v.16~17),並且拿俄米為此做結論(v.18)。 v.16~17路得與拿俄米的對話 a.拿俄米的關切(v.16a) b.路得的回答(16b~17) <1>將那人所行的述說一遍(作者一語帶過) <2>說明帶回六簸箕大麥的原因: <2.1>出於波阿斯的吩咐 <2.2>不可空手回去見你的婆婆 ※Hubbard認為此舉意味著路得不是「空手而歸」(參一21),並且象徵 本書中「空乏-滿足」主題的圓滿成就,不論是在產業方面或是子嗣方面 (作物可象徵種籽)。如果就敘事角度而言,我贊成且支持這種看法, 但是如果就人物角度而言,我認為波阿斯此舉乃是對拿俄米提供其信守 承諾的暗示(或保證)。 v.18拿俄米的結論 a.拿俄米的篤定(v.18a):「等…直到事情成就」 b.拿俄米的理由(v.18b) 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,必不休息 |